1. 光学系统清洁与保养
镜头清洁:使用专用镜头纸、无尘棉签和异丙醇(光谱纯)进行清洁。擦拭时,以螺旋式从中心向外轻柔操作,每擦拭5次更换棉签头,避免残留污渍或划伤镜片。
特殊部件处理:
复眼透镜:用专用清洁模具固定,避免清洁过程中移位。
LED阵列:用清洁夹具固定,避免触碰发光芯片,仅用气吹除尘,禁止接触液体。
滤光片:仅用气吹除尘,禁止使用液体清洁剂。
油镜使用后处理:立即擦拭油镜表面残留镜油,并检查相邻物镜(如40X)是否沾油,及时清理以防影响成像质量。
2. 机械部件维护与润滑
导轨与丝杠润滑:定期用无尘布蘸取专用导轨润滑油擦拭,残留油渍用干布吸除,避免液体渗入电机。
平台清洁:
真空吸附平台:用软毛刷清除样品残渣。
磁性平台:用专用脱磁剂清洁,避免磁力衰减。
防尘与防潮:存放环境需保持干燥(湿度40%-60%),避免阳光直射,建议使用去湿机。移动显微镜时需双手操作,防止部件跌落。
3. 软件系统校准与更新
校准步骤:
光源调节:调整光源亮度与均匀性,确保观察区域光线充足。
标尺与测微计校准:使用标准样片验证景深合成精度,校准标尺与目镜测微计,确保测量准确。
3D重建模块:通过3D标定块验证精度,清洁DLP芯片表面浮尘,避免影响成像质量。
软件更新:定期更新软件系统,备份重要数据,以保持*佳性能。
4. 环境控制与存放规范
存放条件:显微镜应存放在温度15-25℃、湿度40%-60%的洁净环境中,使用专用防尘罩并内置干燥剂包。
使用规范:避免在多尘、潮湿或振动强烈的环境中使用,每次使用后需加盖防尘罩,防止灰尘进入。
5. 日常使用后处理
表面除尘:每次使用后,用气吹或软毛刷清除显微镜表面浮尘,再用微湿无尘布擦拭外壳,禁止使用含酒精的清洁剂。
部件归位:将目镜、物镜等部件归位,避免随意更换或拆卸,防止损坏精密结构。
6. 定期专业维护
维护频率:每季度进行全面清洁与校准,包括导轨润滑、光源老化检测、3D重建算法校准。每年由制造商或授权服务商进行1次专业维护,检测光学系统、机械精度并升级固件。
故障处理:发现光学元件表面有雾状、霉斑或机械卡滞时,立即联系专业人员维修,避免自行拆解导致进一步损坏。
7. 操作规范与培训
操作培训:操作人员需接受专业培训,熟悉显微镜各部件性能,掌握粗、细调节钮的转动方向与镜筒升降关系。
安全操作:
调节粗调节钮时,眼睛需注视物镜头,避免压坏标本或镜头。
禁止随意拧开或调换目镜、物镜和聚光器等零件,防止损坏精密结构。
8. 特殊场景维护
高湿度环境:若需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中使用,建议使用去湿机,并定期检查显微镜内部是否出现霉变迹象。
运输与移动:搬运时,一手握镜臂,一手扶镜座,两上臂紧靠胸壁,避免倾斜或晃动,防止部件跌落或损坏。
通过以上8个注意事项的系统执行,可显著延长超景深显微镜的使用寿命,确保其始终处于*佳工作状态,为科研与工业检测提供可靠支持。